武漢大學中南醫院
- 作者:
- 來源:
- 日期 : 2023-02-23

賡續前行,踔厲奮進。醫院成立于1956年,定名為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;1993年醫院更名為“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/湖北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”。2000年,原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至新的武漢大學,醫院遂更名為“武漢大學中南醫院/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”。

醫院是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、全國百佳醫院、愛嬰醫院,榮獲全國文明單位、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、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、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。醫院堅持以公益性與高質量發展為導向,積極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滿足人民健康需求,穩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。現形成主院區、光谷院區(在建)、常福院區(在建),“一院三區、一體兩翼”發展規劃格局,目前主院區實際開放床位3000張,在職職工4200余人。
堅守初心,矢志一流。秉承著“大醫精誠、敬畏生命”的院訓,醫院堅持“以患者為中心、以奮斗者為本”的辦院理念,致力于打造理想的執業平臺與就醫平臺,認真踐行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。2018-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結果中,醫院等級穩居A+行列;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《2021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》中,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55;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《2021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》中,醫院位列全國第30,重癥醫學、泌尿外科學、傳染病學等3個學科位居全國前10,8個學科位列全國前30,21個學科進入全國前50,醫院五年總科技量值(2016—2021年度)排名全國第29。近年來,“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”項目(腫瘤學科),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、湖北省移動方艙醫院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醫院。
學科引領,創新驅動。醫院擁有5個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(泌尿外科、重癥醫學科、腫瘤科、普通外科、臨床護理專業),建有中國醫學科學院武漢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研究中心、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47個醫學科技創新平臺,其中國家級平臺6個、省重點實驗室3個、省工程(技術)研究中心4個、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1個;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,全國創新爭先獎,吳階平醫學獎,連續13年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;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大批國家級課題,臨床試驗成果入選《中國2021年度重要醫學進展》。醫院高度重視醫學教育,與法國洛林大學合作創辦“中法醫學實驗班”17年、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合作“臨床醫學教學改革試點班”8年。醫院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有效期八年(最高等級),獲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、國家醫學考試中心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、首批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等國字號教學基地。
黨建引領,彰顯本色。踐行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強化政治引領,心系人民健康,在對口幫扶、援藏援疆援外、應急救援和抗擊疫情等方面處處彰顯出中南人的責任與擔當。醫院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,與60家基層醫院建立緊密型醫療聯合體,與河南、新疆等地醫院建立合作關系。在抗擊新冠疫情中,醫院以“1+3”收治模式,先后開辟了武漢市七醫院、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、武漢雷神山醫院和院本部4大戰場,救治了全市10.69%的新冠肺炎患者,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數最多的醫院。醫院協同推進醫療救治與臨床研究,多項研究成果被納入國家診療方案,連線全球50余個國家的政府與醫療機構,在《柳葉刀》(The Lancet)、《美國醫學會雜志》(JAMA)等刊物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。醫院榮獲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、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黨支部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衛生健康系統防疫先進集體等抗疫榮譽稱號。
步入新時代,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,全面貫徹黨的精神,堅定信心、埋頭苦干,向著國際一流綜合性研究型教學醫院目標穩步邁進,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不懈奮斗!